Trips done during school holidays
告别Geva的农庄继续前往Wanaca,天气不好,去看库克山的打算只好作罢,路上时而有薰衣草相伴,时而有牧场相随,你一言我一语的聊聊天,倒也不觉得沉闷。 前方路牌指向一个小岔路---Clay Cliff,犹豫片刻,决定拐弯进去看看。呃,全是石子土路,回望后窗,视野全无,全被扬起的尘土阻挡了。周围寂静无声,什么地方啊?心里怕怕正打鼓,前方被一圈铁丝网篱笆拦住去路,小栅栏门旁的小牌子指示每辆车付五元可进入这块私人领地。好的,往一个不起眼的半人高的柱形铁罐里放了五元,我下车推开栅栏门,等车开进去,我再把栅栏门扣好,好奇心驱使我们想快去看个究竟。 哇!豁然开朗!果然不同凡响!周围青草覆盖的山坡上只突兀出这一处的与众不同惊喜! 山下平坦处停了三四辆车,有的人坐在车里休息,有的人拿个小马扎坐在车旁吃东西,都静静的互不干扰。旁边立一个牌子:前方路段只有四轮驱动以上的车辆才可通行。心想那我们可以开过去,这时有两个年轻人开个小面包车停下来,下来去前面看了走回来,问他们能过去吗? 一边做手势形容一边回答:太陡,可能你们的车能过去吧,我们不行。决定还是先下去探看下保险,如果能容易过去,为什么其他车都停在这里?下去看了才知道,普通吉普车估计都开不过去,除非那种特技的有巨大轮子的车。虽然是小沟壑,但高低起伏大,跨度也大,要大步迈过去才行。还是老老实实走过去吧。 进入其中,感觉寒气逼人,不是说冷,是瘆,是近在咫尺的石壁的冷酷,幸亏是白天去,旁边还有人陪着;否则,呃,不敢想。看似平缓的坡路实际上不好走,松动的石子很容易使脚下打滑。我上的很快,一会儿就把老公和昕远远的落在后面,转身看他们还在进口附近徘徊,不时的叫我赶紧下去。我本想看看上面不远的山坳口那面的风景,怎奈那爷俩看我不停脚,就开始吓唬我:什么太陡了,万一滑下来这天高地远的可叫不到救护车;什么先走了,不等你啦;什么别逞强,很危险,危险.......说的我心里乱糟糟的,腿也慢慢发软了,有点儿哆嗦。看看上面虽然不远了,但还真不好走,石子儿太滑,转身看下面,不由自主的就蹲下去了:挺高的,刚才怎么上来的?屏住气颤颤巍巍蹲着往下蹭。直到平地上,砰砰跳的心才慢慢静下来,使劲冲他们瞪眼 看石壁都是沙砾,石子,泥土还有贝壳,看似很疏松,很容易风化似的,想必亿万年前这里应该是海底世界,地壳变动使它成了今天的模样 下山了,脚步轻松许多 继续上路。道旁的牧草灌溉装置跨度几百米,这在牧场广阔的新西兰确实非常实用 到达今晚的目的地Wanaka已经五点多了,先到Puzzling World 看一眼,六点就关门,走马观花进去转一圈,好像科技馆 这间房子地面是倾斜的,进去就觉得头晕,而且脚下站不稳 错觉 傍晚的瓦纳卡湖
在瓦纳卡只住一个晚上,Montrose的女主人Barbara和她丈夫很热情,他们的狗狗也不认生,可昕很喜欢。当晚还有一对英国夫妇入住。第二天早上,Barbara殷勤的给我们做早餐,端茶倒咖啡,照顾的很周到。我们用餐时,他们夫妇俩坐在一旁陪我们聊天,得知他们六月份刚去过新加坡,很是难忘那里的闷热。这里是我们此行居住的环境,服务,风景最好的一家民宿。(之前农场的Geva和后面奥克兰的Trudi也很令人难忘) 她家一侧窗外的风景 瓦纳卡湖是新西兰第四大湖,对比后觉得白天的风景更迷人 向昆士镇进发,那里住两晚。 Lake Hawee 瓦纳卡和昆士镇距离虽不太远,但地势崎岖,这些骑士们真是勇敢 山道弯弯,大家的车速很慢 途中经过箭镇Arrow Town停下看看,没想到遇到才刚一起吃过早餐的英国夫妇,太巧了。 箭镇是19世纪中期淘金热时期建立的,当年大批华工背井离乡来此淘金,受尽剥削屈辱才有一席之地,如今修复还原的华人村反映了当时工人的生活点滴,也是新西兰保存最完好的华人纪念地 继续前行 Queens Town昆士镇到了
位于瓦卡蒂普湖(Lake Wakatipu)畔的昆士镇(Queens Town)是南岛的旅游重镇,从瓦纳卡(Wanaca)开车一个多小时就可到达。镇中心很热闹,人来人往,吃过午餐,直接在旅游中心买了上山的缆车票(Condola)。昆士镇是冒险者的乐园,蹦极,跳伞,钢索飞行,喷射快艇,山地飞车等无不惊心动魄。我等羸弱心脏者望而却步,乖乖的坐缆车上吧。 Skyline的瞭望台位于海拔790米高的山顶(Bob'a Peak),俯瞰昆士镇全景,360度的湖光山色尽收眼底 瓦卡蒂普湖(Lake Wakatipu)形成于千百年前的一系列冰川,目前是新西兰最长的湖泊约75公里长,也是第三大湖,面积290平方公里,是最深的湖泊之一,平均360米。仅看头两行的数据已经惊叹了 ‘ 山上虽然阳光普照,但寒风习习,一会儿手就冻的有些僵了,脸也被吹的有些疼。对面山峰瞬间被乌云笼罩,我们这里也突然飘下细小的雪粒儿,正在扫兴中,居然天又晴了,雪也停了。 山上最受欢迎的是Luge,昕自然很兴奋,第一次让爸爸带着,接着就自己上上下下玩儿了好几次还意犹未尽 天气很冷,貌似没人玩儿蹦极,看看就觉得紧张。还是下山逛街吧
在昆士镇的第二天,准备乘蒸汽船到Walter Peak Farm看剪羊毛。阴天风大,冷啊。广场上的鸭子海鸟悠闲的散步。正驻足关注,提着一袋面包片的大叔走过来,给了昕一片面包让跟着一起喂。太冷,手都冻僵了。 蒸汽船厄恩斯劳号(TSS Earnslaw)是现今南半球唯一仍在运营的燃煤载客船,亦是新西兰建造的最大的蒸汽船,长50米,重330吨,1912年建成下水,如今已经服役百多年。 船上仍旧保持着昔日的样子,尤其引擎室更是吸引游客排队参观,机械转动的轰鸣和熊熊燃烧的炉火,让人们近距离感受它坚强的脉搏。 舱外寒风刺骨,大多数旅客都躲在舱内休息,老船长气定神闲的边掌舵边通过话筒介绍船只的历史和两岸风光 靠岸瓦尔特峰高原农场(Walter Peak Farm),位于瓦卡提普湖西岸(Wakatipu),由一栋红顶白墙别墅,一个大花园,一座农场组成。船客们先去别墅餐厅享用自助餐,接着观看剪羊毛 剪羊毛如今是用电推子,两分钟就搞定了,羊乖乖的挺配合 下船时正遇到卸煤的车 下午回来去湖边的Queenstown Gardens转转。这里人很少,自然和人工景观都令人舒服,鸭子们在草坪或湖中尽情嬉戏,空中的鸟儿频频歌唱,艳丽的花朵静悄悄的开放,处于此景中的人们心思也是沉静的,脚步和话语相应是低低的,好像我们只需尽兴呼吸就够了,不要打破美好的和谐 远远望去的蒸汽船厄恩斯劳号(TSS Earnslaw)
清晨离开昆士镇(QueensTown)伴着湖光山色继续旅程,清新的空气,透彻的视野,瓦卡蒂普湖水的蓝映衬着天空的蓝,远山的皑皑积雪呼应着漂浮的白云,一路心旷神怡。 又遇摩托党。前方施工标志频繁出现,车速减慢。走走停停,最后终于都停车了,远处走来一工程人员,说前方有山石滑落,正在清理,需等候。 回头望去,后面的车已经排了好长,人们不约而同的下车休息,闲聊。 等了差不多二十分钟后放行,畅通无阻 沿途有不少小惊喜,泉水叮咚响,小溪清澈淌 Thunder Creek Falls藏于密林之中 走近观瞧这由冰河水形成的天然瀑布,仍能感受到阵阵飘过的凉意 两辆四轮座骑一直伴随我们走了一个小时左右 新西兰南岛山区,遇到比较多的这种双向单车道,看到对面的车先到自动靠边停,让对方先通过,到近前时司机都会挥手示意表示感谢,这种感觉真好 塔斯曼海 Tasman Sea Bruce Bay 新西兰位居前十名的人气海滩 有几个中文留言,真邪了嘿,居然看到我的名字 到达弗兰兹‘约瑟夫冰河(Franz Josef Glacier)脚下的小镇,先直奔游客中心,买好明天探险的票,然后找地方吃饭。很安静的小镇子,全是游客,路边晒太阳,喝咖啡,品小酒
弗兰兹-约瑟夫冰河(Franz Josef Glacier)的名称来自于1865年奥地利皇帝的名字,由当时来此地勘探的奥地利地质学家命名。由于它和临近的福克斯冰河(Fox Glacier)形成的极为特殊,冰原上经年叠加的冰从海拔3000米以上象挤牙膏一样由陡峭的崇山峻岭流淌十几公里,一直延伸到距离海平面300米的低洼雨林地带,所以成就了这处观光客络绎不绝来此游览和冰川探险的胜地,山下的小镇也由此形成。 搭乘直升机游览是最吸引人的,也是这里的主要项目。这些穿统一服装的是要参加冰河健行,直升飞机会降落在冰河之上,他们需穿上冰爪鞋,拄着手杖,在专业导游带领下行走在崎岖不平的冰河上,需要好体力和胆量,有年龄限制。我们选择只是空中游览,但飞机都会在雪峰之上停留10分钟,过把“雪山飞狐”的瘾。 头一次坐直升机,有些激动,有些紧张,昕的兴奋溢于言表。今天很幸运,天空晴朗,没有风,非常适合飞行。 平稳起飞啦! 我们的到来,打破了山上的寂静,这里除了天的蓝,就是白茫茫的积雪。居然不觉得冷,必须戴墨镜。站在雪地之上,说不出来的胆怯,迈步很是谨慎,好像稍不留神就会踩空似的,只敢在有脚印的地方走走。自然界的魅丽和凶险都令我震撼。 返程了,虽然觉得时间太短,但印象会是永久的。 直升机在这样的好天气是非常繁忙的,排队的游客很多。 再回头看一眼吧
昨晚住在Hokitika镇。由于今天要开近四个小时回到基督城再飞北岛奥克兰,所以早上不到九点就出门了。天气凉爽多云,路旁安静的牛儿们百无聊赖吃着青草,有的或发呆或瞌睡着。 Hokitika东部33公里处的 Blue Gorge是不容错过的精彩。远望前方山区的云量越来越多而厚了,担心下雨。 半小时后,绿松石色的湖水映入眼帘,很平静,很耀眼,从高处看犹如密林中的一条绿色飘带。虽没下雨,林子里也很潮湿。冰川形成的河流,湖水在小镇中还有多处,最终都汇集流入塔斯曼海。山区小镇修建了多条健行步道和山地车道,还可以垂钓和野营,是休闲放松的好去处。 继续行程,沿途遇到几处路段在施工,不时的停车等候通行 途中停车时偶遇,看样子挺凶啊,还是今儿心情不好?围观不久,发现旁边又走来一只,就在我们一愣神儿的功夫,这鬼东西窜上我们的座驾,咬啃下一块密封条,真是可恶至极。我们立刻逃之夭夭。后来才知这家伙叫“KEA”,一种产于新西兰的食肉鹦鹉,典型的破坏控。(补充资料:半年后,收到车行寄来的20纽币帐单,给丫那嘴买单了) 懊恼刚才没早点儿离开。好在前方奇幻般的风景使我们很快忘却了不愉快。远方的一个山坡上,散布着不少碎石,奇怪的是只有这一处是这样,其他周围都没有,决定开过去看个究竟。 原来这个地方叫城堡山,由于怪石嶙峋,突兀怪异的犹如城堡,象一个古代城堡废墟而得名,也是《指环王〉和〈纳米亚传奇〉的取景地。 散落在方圆两平方公里内的石灰岩石,走进看形态各异,巨大不比,自然界成就的城堡山据说曾经是土著毛利人的惜身之所。 看到石顶上的人影吗?居然能上去啊! 俯瞰山坡下,远方是我们来时的公路
奥克兰两晚住民居,房东老太太Trudy把家收拾的井井有条。自从三年前听从朋友的推荐尝试AirBnB后,现在每次出游都会选几天住民居,体验旅途中的家庭生活和当地的风土人情,别有一番乐趣。 坐落在北岛的奥克兰是新西兰第一大城市,总体感觉像小号的悉尼,地处丘陵,市内地势起伏。在Mission Bay看海,远眺市中心的维达港。 城里早就装饰起来准备迎接圣诞节 这里的鱼市可比悉尼的小多了,游客也少。青口很鲜美,饭后买了块熏三文鱼,不错 据介绍,奥克兰境内有3个港口,2座山脉,48座火山锥,50多个小岛。我们只去了市内最大的一座-----伊登山(Mt. Eden)。长满青草的山顶有一个50米深的圆形火山坑,有体力的可以下去看看,不过在上面往下看已经很晕了 从196米的山顶远望奥克兰市区 距离不远的独树山(One Tree Hill)高183米,原是毛利族最大且人口最稠密的村落所在地。山顶的一棵树由于族人和政府间的意见不和,如今早已不复存在,只剩一座纪念碑。 俯瞰半山坡上的羊群 到近前是这样的 昕是Trudy接待的最小的客人,走前合个影 老太太特地提前把圣诞树搬出来了
这次在北岛逗留的时间比较短,除了奥克兰,只去了地热之乡罗托鲁阿Rotorua。3个多小时的车程并不觉得乏味,一路广阔的绿色草场相伴,牛羊的身影不时进入视野,美丽,安详,健康的氛围使人赏心悦目,这对常年居于喧嚣城市的我们来说,是多么奢侈的享受啊! 在毛利语中,Roto是湖, rua是二,Rotorua即两座湖。罗托鲁阿是毛利人聚居区和著名的旅游胜地,也是新西兰的地热之乡。它位于火山活跃地带上,全市遍布热泉。我们中午到达目的地,也许游客都出门了,整个街道很安静,人不多,车也不多。 吃过午饭,直奔著名的“地狱之门”Hell Gate。单凭这名字,就不难想象此地地貌的狰狞。这里是罗托鲁阿地区最活跃的地热区,园区占地三百亩,是新西兰目前唯一的由毛利人经营的地热区。沿着2.5公里长的步行道,可以欣赏到南半球最大的温泉瀑布,活跃的泥火山等奇特的景观。 活跃的泥火山,站远些,会喷发的。。。 Steaming Cliff 有贼大胆的,非得试试水温 除了地热景观,”地狱门“更以泥浆浴和各种运用火山泥的spa护理疗程而闻名。 浸浴在浓浓硫磺味的泥浆池中,全身覆满纯天然的火山泥,哈哈……模样怪异吧,都来亮个相 泥浆池有二十分钟的时间限制,然后可以到旁边的温泉池歇息下 晚上自己动手做沙拉, 还有鲜肥可口的青口(Mussels),喝点小酒,美美的一顿晚餐
位于罗托鲁阿(Rotorua)南侧的怀欧塔普(Wai-O-Tapu),毛利语“圣水”的意思,是全新西兰最多姿多彩的地热区,18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分布着泥浆池,喷泉,蒸汽湖,石灰岩台地等景观。一早出发,为的是赶上10:15分的人工间歇喷泉。 Lady Knox Geyser是这里的焦点之一,说是每天上午10:15喷发,游客们都聚集在观看台坐等,看过才知原来是人工助能,不是自然喷发。到点时来了一位讲解员,介绍历史背景:以前这里曾是一座监狱所在地,犯人们无意向洞口倾倒洗衣后的肥皂水,引起热泉喷发。人们掌握了这个规律,景点就被开发出来了,水柱喷发时最高可达20米。 Wai-O-Tapu园区内,弥漫着令人生厌的臭鸡蛋味道(二氧化硫),大大小小的火山坑口,因不同的矿物成分而呈现不同的色彩。相比于前一篇中提到的“地狱门”,这里的地形起伏更大,火山坑洞多,地面众多池水温度更高,接近275度-320度,所以多个观景点也被以“魔鬼Devil”冠名 魔鬼之家 Devils Ink Pots 魔鬼墨水盆 画家的调色盘 Artist's Palette。大自然不愧是最有天赋的画家,它把火山湖中析出的各种颜色矿物质汇集调和,随着水位和风向的改变令色彩不断变幻,硫黄产生的淡黄色,氧化铁的红铜色,砷的墨绿色,氧化锰的产生的紫色,锑的沉积物而成的橘红色,地面的黑白色,五彩缤纷在烟雾飘渺中美如仙境。 园区内另一焦点是这片池宽和深度都近60米,温度达70多度的香槟池(Champagne Pool),由900年前地热爆发所形成。浓重的蒸汽不断扑面而来,阻挡周围的视线,只有等阵阵微风飘过吹走周身的雾气,赶紧按下快门 The Primrose Terrace 樱草花梯地。 从香槟池流出的水含有硅酸盐,水分蒸发后,硅酸盐沉积下来,形成阶梯形硅质页岩。这片熔结的梯地,目前是新西兰面积最大的硅质平台,占地1.5公顷。 区域的观景步行走道由三部分连接组成,全长共三公里,沿着指示牌一路走下来可以欣赏到各种各样的地热地貌 硫黄洞(Suophur Cave) Lake Ngakoro 克格鲁湖,由七百年前火山爆发而成 Devil's Bath 魔鬼浴池 远望华卡雷瓦雷瓦(Whakarewarewa)村,分为地热区,毛利文化区和奇异鸟园,这里也是罗托鲁阿的地热保护区,从道路两边冒出的缕缕白烟,不停冒泡的泥浆池,就可断定这里的地底火山仍十分活跃。最大的喷泉是波胡图(Pohut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