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12。着急!!!

越来越觉得带孩子,或说教育孩子真需要大胸怀,大智慧,大忍耐……否则就只能自我崩溃了着急!!! 会考的日子越来越近,昕的状况频频失常着急!!!真让人着急啊! 先说前阵子Prelims成绩出来,告诉我华文考砸并大哭:太丢人啦,还是中国来的呢!我心里一紧赶忙强颜欢笑,极力安慰,带出去吃饭,压惊。后来问明得知其实还是A+,但华文成绩比前次低了五分就跌出班级前十, 这是史无前例的,可想而知,同学们都在你追我赶。 让我吃惊的是她的科学,和前三居然有十分的差距,简直是鸿沟难超越啊!而且几个月前听从她的意见把补习班给退了,因为她说帮助不大。但现在看来退班是大错特错。确实她班上的科学老师实力很强,但那几个尖子生还依然在补习,我们这弱的反而退了,唉!……捶胸顿足晚已……美景难入眼,美食难入口…… 坡城十年,自然养成了这里家长们的怕输精神,确切的说也是大多华人家长的通病吧。孩子学习还是自觉用功的,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但五年级分班后,年级第一班自是强者如云,这时起她在班上就再没进过前三,年级名次也倒退到第五。虽然有时安慰自己,这成绩已经相当不错了,但想起曾经的辉煌,总是不甘心啊!何况周围的几个孩子都是强的,大家都暗自互相较劲儿呢,能不着急吗!从下往上走,心情总是愉悦的,一旦从上面下来,可是煎熬无比的感觉啊!着急!!! 知道这时自己的心态要调整,也时刻提醒自己不能太逼迫,太强求,要因势利导,积极鼓励,帮她重树信心。是啊!还能怎么办呢,心里的火只能冲他发了着急!!!……着急!!!……然后我俩再互相安慰着急!!! 上月底8月31日教师节,昕做了贺卡给主课老师,我看了也有些小感动,希望她能在最后时刻正常发挥水平 还得说下,看到她这笔字,我又着急了,考完试赶紧去练字着急!!! 唉!我有时反省:是不是要求太高了?!但周围的孩子让我警醒。而且发现有了孩子,学会放松,思想上的放松太难了,心很累,非常羡慕那些无牵无挂的自由人士!这也算是作为家长,陪伴孩子成长的烦恼吧!

0 Comments

2017.10.20 马尔代夫(满月岛) – 马累

五天四晚在一个小岛上度过,时间长短正好。今天中午离开,以后估计不会再来满月岛,因为马尔代夫的岛屿多多,个个都美,所以再看一眼吧 上午各处都比较安静,客人不多,自由自在的打发时间 中午的快船准时送我们回到首都马累机场,码头和机场就隔了一条马路 由于是晚上的飞机回坡县,所以买了摆渡船票去马累打发下午的时间,二十分钟左右就能到,一美元一张票,如果用当地钱更便宜。 下了船的第一眼景象马累以为是到了印尼或是越南 靠码头沿岸边一路走下去的这条沿江路是马累的主要干道,也是最宽的马路,总统府也坐落在此。 沿江路的另一侧是个休闲广场,人不少,估计是等着去旁边的寺里拜拜吧?听说在马累逛街要当心,不是太安全,所以也不敢乱走,作为穆斯林国家,来来往往的当地人绝大多数是男性,皮肤较黑,每每擦肩而过还挺紧张的(2017.10.20 马尔代, 满月岛, 马累),因为会被盯着看,好在是大白天 路过农贸市场,是这样的 打鱼船密密麻麻的铺满水面 旁边岸上就是鱼市,进去看了看,几排白色的瓷砖池子,多数都收摊了,腥气很重,苍蝇太多了,赶紧跑出来感觉城里的环境和岛上度假村有天壤之别 过马路时感觉回到了国内,必须眼疾脚快太吓人了!破旧的小街小巷都是小店铺,纪念品店多,看有游客经过都会出来喊你进去看看,有不少会说中文。 四处逛逛的兴趣不大,所以找地方吃过饭就走回码头了,还是去机场待着踏实

0 Comments

2017.12.09 日本京都(二)—— 平安神宫、二条城

终于晴天,出门走路距离故地重游20年前匆匆一面的平安神宫,依然光彩照人,红漆绿瓦,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格外亮眼。 今天也是周末,门前的神宫道有集市,很热闹 和神宫遥相呼应的是号称日本最大的“大鸟居”,高24米,宽33米,但好像看不出宽比高的尺寸还大的效果。过马路时,在正中央迅速拍了一张。平安神宫是1895年为纪念日本古都平安迁都1100周年而建。 通过神宫的大门“应天门”,进入宽阔的内院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左右两侧的手水舍,按中国的星象传说:左青龙右白虎布置,雕塑身前分别刻书“苍龙”和“白虎”。远处后方分别对应着“苍龙楼”和“白虎楼”,坐落在中央拜殿的左右两侧 “白虎楼”近景(和对面的苍龙楼一模一样),红的耀眼啊! 平安神宫的神苑是主要看点,但这次没去,想留待春夏之季百花争艳时再来 离开神宫在大红鸟居旁有公交车直接到银阁寺。下车后走上一条哲学之路,听上去很有趣吧,其实是通往银阁寺的一条不足两公里的河边小路,据说是因为哲学家西田几多郎经常来此散步,思索人生哲理而得名。路旁种满樱树,花开时节的样子想必美极了! 通往银阁寺的小街,商铺林立 慈照寺是公元15世纪末,当时日本的最高统治者幕府将军足利义政效仿其祖父足利义满曾建造的金阁寺而下令兴建的东山别墅。死后根据他的遗嘱,别墅被改建成寺院,由于院内有一栋被称作“银阁”的观音殿,故寺院也被统称为“银阁寺”。 20年前的京都行没有来此,今日相见也不晚。首先是护身符式的门票很书香气,好似能闻到墨香 银阁给人朴素简陋的感觉,没有贴过银箔的痕迹,不如贴了金箔的金阁寺耀眼。关于这一点,有种说法认为,起初建造者计划使用银箔,但后来由于政府财政窘迫,没有按计划完成。也有说,由于该楼是义政的隐居场所,因此起初就希望使用木材原色,而没有使用银箔的计划。无论如何,几百年风雨到今天都是宝了 山坡上俯瞰京都市和寺院,明显的感受是:繁华与没落,喧闹与静寂,现代与古朴并存,冬日寒风瑟瑟中树叶凋零,却也挡不住源源不断的人潮 院中还留有秋天的印象 继续转公交车去二条城 天气不早了,可进门的游客仍就络绎不绝 二条城是公元17世纪初由第一代幕府大将军德川家康下令兴建的行宫,方便让德川的族人及官员、武将在造访京都时享用,建有东西约500米、南北约400米的高大围墙,并挖有壕沟,也是当时江户幕府的权利象征。 唐门——代表最高权力级别的门,鲜艳的雕刻着象征长寿的松、鹤、梅、竹。 进入唐门,就可以参观对外开放的二之丸御殿(禁止拍照),它是六栋相连的建筑,内有三十三个房间,共用了八百多张榻榻米。房间的装饰主要是四壁精美的图画,多是象征威严的松、鹰、虎、豹图案,也有樱花等代表四季的花卉等。内有访客等候室,将军接见室,办公室,起居室及寝室等。下附一页参观说明图,可以看到房间内部的样子。 相比房屋建筑,我更喜欢外面的庭院。只是冬季的景观确实逊色了些 今晚的二条城不知有什么活动,夜幕下门外排了好几条长儿蜿蜒的队伍等待入内。顾不得打听,饿了,赶紧回去吃晚饭。住在热闹的三条一带,天天路过这家弹子房,想当年来时,到处都是这玩意儿啊,大白天的都有穿着西服的上班族在里面玩儿,报着满满一桶的弹子聚精会神的样子,心想不上班啊!还有不少老人家玩儿。如今可玩儿的游戏更多了,不知这弹子的人气如何了! 太冷了,走进一家看似冷清的小馆,温暖的吃了一顿,服务员都是上了年纪身穿和服的长者,和蔼可亲

0 Comments

2017.12.16日本奈良(一)——奈良公园、东大寺、春日大社

天气阴冷,住地离奈良公园不远,想先去看小鹿们,路过兴福寺时,已经看到有几只散步到此的小鹿被围观。寺庙冷峻的矗立一旁,没有引起游人多大的兴趣,我们也不打算进去,只是门前的五重塔值得留个影。这阴天的效果略显阴森,网上找到一张晴天的,俊朗多了吧! 占地660公顷的奈良公园拥有众多知名神社寺庙~春日大社、东大寺、兴福寺、正仓院等,但最讨人们喜爱的要属生活在这里的1300多只梅花鹿了,是奈良公园里最可爱最调皮的角色。12月份偶尔几棵尚未褪色的红枫尽显几分晚秋的景色,只是鹿毛的色泽深谙无光,黑黢黢大不如4、5月时的皮毛鲜亮和图案分明。好在鹿还是那些鹿,还是会不时纠缠手里拿着鹿食的人们。偶尔可听到被追逐着吓得四处乱跑的女生们的尖叫声, 这互动的场景倒也生动有趣. 呦呵!烤白薯!忍不住走上前,以为200元一个,好便宜,仔细一看是100克200元。好吧,来一个解解馋(忘记拍照)比较失望。不太好吃,淡黄色瓜瓤太干噎人。想着从前在北京,寒冷的冬季路过三元桥马路边有支着大铁桶卖烤白薯的,远远的就能闻到阵阵诱人香气,2元一斤(很久远的价格了,裹着一层牛皮纸(或是报纸)拿在手里沉沉的,烫烫的,皮烤的或焦黑或干皱,总之是恰到好处,掰开一股白色蒸汽从深橘红色熟透的瓜瓤中弥散开来,靠近脸庞感受着热气腾腾,张嘴时的哈气也与热气混合一同飘散,一口咬下去软软甜甜香香,落入肚中温暖着全身,此时想着竟忍不住咽了咽口水。 随着人群向东大寺走去的途中,人多鹿多好不热闹 东大寺距今约1200多年历史,是奈良大佛的所在地。大佛建于公元752年,当时奈良是日本首都,在政变叛乱不断,瘟疫蔓延,地震灾难频发的混乱时代,为了镇护国家,当时的圣武天皇下令建造15米高的大佛像,祈愿国泰民安。又在全国各地兴建60余座国分寺,而东大寺则是级别最高的总寺院。因为建在首都平成京以东,所以称为东大寺。大佛殿正面宽达近60米,纵深50米,是世界最大的木造建筑。后遭两度烧毁又重建,目前的建筑重建于1709年。1998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公园里走到哪儿都有小鹿的身影 按着园中路标来到二月堂 奈良佛教界每年二月专修“十一面悔过法会”俗称修二月。届时僧侣向本尊十一面观音诵经和进行五体投地的忏悔仪式,并祈祷天下太平、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和万民快乐。这就是东大寺二月堂修二会的核心所在。为举行修二月会而兴建的堂舍,称为二月堂。 大大小小神社散布各处,有的进去参拜后可领取朱印,现场签批盖章,看着人不少,要排队等 各神社门口的净手池形态各异 冬季的公园景色比较萧条,遇到阴天更显灰暗 走到春日大社不远才又见人影 春日大社也有1200多年历史,当初亦为守护平成京及祈祷国家繁荣而建造,是日本全国各处的春日大社的总部。春日山作为大社的福地千百年来禁止采伐树木,原始林木得以保留,如今参天大树郁郁葱葱,更增添了神社的威严气势。参道两旁整齐排列着已经长满青苔的各路信徒捐赠的石灯笼 在门口遇到参拜活动,人群里三层外三层,啥也看不到,只得转身去别处看看,没想到过了一会儿,做法式的僧侣们朝着我们走到方向来了,赶上看个热闹。只见他们或坐或站在一个亭子中,口中咿咿呀呀说着什么,周围又是挤满了众多看客。完全听不懂也看不懂,还是去旁边的茶室坐会儿吧 回来已经天色渐暗,中古堂正在售卖刚做好的麻薯饼,据说他们的饼曾经上过电视,在竞赛中也夺过金奖,人气很旺,尤其是饼的制作过程更是吸引人。如果看过舂米或是捣年糕,就知道是什么样的情景了,只是中古堂的两位大叔捣的技艺更高超罢了。他们也算是网红了,两人各执一木锤,轮番砸向石臼中的面团,频率之快也是一个看点,一面口中还会喊上几嗓子烘托热闹的气氛,围观的众人除了不停的拍照,也会发出呼声表示称赞。趁热我们每人买个尝尝,即软糯又劲道,但又不黏牙,豆馅儿香甜不腻 晚餐随便找了一家吃套餐。去日本最放心的就是吃饭,几乎都不会失望 还要顺便逛逛超市的酒水,每次都会不由自主的感叹:比坡县便宜、便宜、便宜

0 Comments

2015.07.01法国南部(七)马赛港(Marseille)

最后三晚留给马赛,住在民居,主人是老两口,快70岁了,依旧发挥余热在工作,对东方文化很感兴趣,去过中国好几次,对新加坡也不陌生,因为他们的儿子是飞行讲师,在新加坡公干了几个月刚回来。晚上见到他们帅气的儿子,说过些日子再去新加坡度假,因为在那里认识了一个台湾女友2015.07.01法国南部(七)马赛港(Marseille)。老两口爱旅游,客厅的地图标注着他们去过的地方。早餐很丰盛,自制的面包,酸奶都很好吃。阳台的风景也不错。 马赛是法国的第二大城市和最大的商业港口,也是普罗旺斯大区的首府。马赛港分为新港和老港,我们住在新港区,出门离海边很近,感觉法国人都放假了 坐快艇去老港区,看看老城 远处的伊夫岛是马赛最小的岛屿,因为大仲马的小说《基督山伯爵》而闻名于世。小岛原是无人居住的孤岛,十六世纪初建造了抵御敌人入侵的堡垒,据说伊夫城堡是马赛最大的城堡,后来成了国家监狱,防守及其严密,曾囚禁了很多政治犯,王公贵族后裔及新教徒等。今天则成为了著名的旅游胜地。 老港是马赛的发祥地,在十九世纪前是繁忙的商埠。现在的老港仅停泊各式游艇和小渔船。每日上午,在东面码头有著名鱼市,人们纷纷前来购买刚刚捕获的地中海新鲜水产品,成为马赛一大景观。我们来时临近中午,鱼市基本结束了,正在收摊。 马赛市政厅 在广场旁的一条小街遇到摩托警护送的悬挂中国国旗的车队,后来才知是李克强总理正在马赛访问 港口旁长长的广场街布满了饭馆,都说来马赛一定要尝尝它著名的鱼汤(Bouillabaiss),是将海鱼和虾等煮在一起而熬成的汤,原本是渔民的妻子为了给下海的丈夫暖和身子,以卖剩下的鱼熬成的平民汤菜。如今已成为各个阶层都热衷品尝的美味。从老港里很有格调的餐厅到小镇的小餐馆里,马赛鱼汤的烹制方法不计其数,因此,马赛鱼汤的风味也各有不同了。制作方法是首先煮一锅鱼汤汤底,之后再将大蒜、茴香、洋葱、土豆放到鱼汤里一起煮,直到变成了金黄色。而鱼的种类常常会有十几种。食用时配上涂上蒜泥蛋黄酱(Aioli)的小面包片。听民居的主人说,好的鱼汤要百多欧呢。看了这里几家的价格,相差很多,十几欧到七八十欧都有,选了中档的尝个鲜吧。昕说不如爸爸做的海鲜汤. 篓筐老城是马赛最古老的一片城区,三面环海,是古希腊殖民地的遗迹。二战期间,城区中狭窄的街道,黑暗的小胡同和角落,构成了法国抵抗力量的藏身之处。据载,1943年1月22日至24日,纳粹驱逐了30000人,成千上万的人被逮捕,送往集中营。1500幢房子被炸毁,大部分成为废墟。战后,原来已破败的篓筐老城,逐渐积聚了不少文艺范儿,使老城焕发了新的光彩,如今已是观光客必到的一站。   传说,“篓筐”街是老城最普通的一条街,也是最重要的一条街。17世纪,这条街上有一家著名的酒馆,招牌就是一只“篓筐”。由于酒馆经营有方,口碑极好,所以整条街因其得名“篓筐街”,随后老城也就成了“篓筐”老城。 对面山上的圣母加德大教堂是马赛的标志,可惜这次没去,还有隆尚宫,这两个重点都留待下次的作业吧。7月的阳光已经把人都烤蔫了,真不想走了 卡内比耶大道(La Canebiere)是马赛的主要街道,从旧港口向东北延伸一公里,曾经以制绳闻名,街道的名字Canebiere是早期普罗旺斯语中“麻树”(Canebe)一词演变而来,所以原先也叫“麻树街”。街道两旁林立的建筑多建于18-19世纪,据说这里是马赛感受欧洲休闲气氛最浓的地方 旁边一条小街热闹,走进去原来是有一个农贸市场,两旁不少便民店,还有清真HALAL。附近是拉丁区,比较混乱,所以警察不少 马赛主座教堂(Cathédrale Sainte-Marie-Majeure de Marseille)是罗马拜占庭式建筑,1852年,拿破仑三世为教堂奠定基石,,历经四十多年才建成,庄严宏伟,华丽典雅,矗立在马赛的旧港北部的海岸上。据说由于使用的建材独特,因此直到1896年才竣工。教堂内部精美的马赛克图案很精彩 一天的游览终于结束了,回到住所已经夕阳西下

0 Comments

2015.06.29 法国南部(五)尼姆(Nime):嘉德水道及古罗马竞技场

离开阿维尼翁(avignon)继续沿路去向西南方另一古老小城尼姆(Nime),一路葡萄园地,田野乡村,老旧城墙不时擦身而过,法语出身的老公连日来兴致勃勃,熟悉的语言,熟悉的历史,各处名胜古迹使他回忆起学生时代在讲堂听老师讲的故事。女儿则百无聊赖,除了吃饭都打不起精神,对历史不敢兴趣:who care about the history 嘉德水道桥(Pont du Gard),又称为加尔桥,坐落在尼姆(Nimes)城东北郊外的加尔河上,它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古罗马引水渠,和现今世界上最高的高架引水桥。1985年,加尔桥被列为联合国科教文组织(UNESCO)的文化遗产,并被印在五欧元纸币的背面。   水道桥建于公元1世纪,其实是罗马时代一座精巧的供水系统。据传,当时每天向尼姆供水2万立方米。修建这样一条长50公里的水道桥一般应当需要10到15年时间,然而嘉德水道桥的修建只用了5年。它是古罗马文明智慧的结晶,建造有三层,高约50米,最长的地方为275米,全部使用就地取材的石灰岩建筑而成。作为古罗马帝国时期修建的高空引水渡槽,水道桥跨越加尔河,将水引至尼姆,再分至公共澡堂、喷泉和私人住宅。它曾为罗马人类文明和卫生的生活条件做出了重要贡献。   尼姆竞技场(Arènes de Nîmes)是一座古罗马圆形竞技场,建于公元2世纪初,是当前世界保存得最完整的古罗马竞技场,也是世界上现存400座罗马竞技场中最大的20座之一。罗马竞技场起源于猎人与野兽的争斗,后来更多的是角斗士之间的争斗,再演变为训练有素的角斗士们的争斗表演,1863年这里被改建为斗牛场,如今则变成剧院演出和音乐表演。   竞技场呈椭圆型,整个场地东西长133米,南北长101米,高21米,气势宏伟,高大典雅,设有34排共拥有24000个座位。从外面可看到顶端的60道拱门,公元5世纪曾被歌德人当作军事要塞。 尼姆历史悠久,古迹众多,一天时间走马观花也看不完全,据说尼姆在法语中是泉水精灵的名字,所以在这里看到形态各异的喷泉就不足为奇,但都没太注意呀2015.06.29 <wbr>法国南部(五)尼姆(Nime):嘉德水道及古罗马竞技场不知不觉沿着林荫河道走到喷泉公园才明显看到一个。 公园是位于山丘上的古迹庭园,建于罗马时代。因当时的尼姆是以泉水为中心发展而成的都市,所以人们深信泉水是有精灵的,而喷泉公园就是当时人们为了奉献给泉水的精灵而建造出来的庭园。如今景致虽不完整,但仍能感受当时的壮观秀丽 公园后面的山丘,可以看到另一座古罗马遗迹马涅塔(Tour de Magne)。原是瞭望塔,用来眺望远处以防止敌人入侵,曾是古罗马城墙最高,最华丽的塔楼。高36米,呈八角形,分三层,如今的第三层已不复存在了,现在塔内还有残留的有140级阶梯,拾级登上塔顶,气喘吁吁凭栏远眺,远近风景尽收眼底 竞技场不远处的尼姆方殿(La Maison Carrée),是古罗马世界中唯一一座保存完好的神殿,建于公元前1世纪的奥古斯都大帝(Auguste)时代,建筑高约17米,深26米,基座上有30根科林斯式圆柱,它把罗马时期的神殿形式原原本本的保留了下来。神殿建成后曾作为市政府大楼和教堂,现在则为古代博物馆(Musee des Antigues)。 城内掠影

0 Comments

2017年3月17日 马来西亚槟城(一) – 乔治老城(George Town)

马来西亚去过无数次,但槟城还是第一次来,从新加坡到这里只需一小时一刻钟,很方便。槟城国际机场是北马地区的主要机场,连接亚洲众多主要城市。 槟城首府乔治市(George Town)是槟城政治、商业和文化中心,老城区更是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古老的南洋建筑,美味的路边摊食,有趣的街头壁画、铁艺作品等,无不处处散发着当地历史和人文色彩,2008年7月,乔治老城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下面这幅猛一看以为十多年前国内的三、四线城市,可往里走就越来越有味道 槟城最早在十八世纪后期成为英国殖民地,后被日本占领,二战后英国收复槟城,直到1957年马来西亚独立后回归。这里的华人移民多来自福建,且自独立以来,槟城的最高行政长官都是华人担任,所以这里也是马来西亚华人居民比例最高的州。 天气太热,路边的椰子摊生意很好,小伙子手脚麻利,手起刀落,想喝椰汁,还是想吃椰蓉,分分钟帮你搞定 从小没接触过烧香、拜佛、烧纸之类的民俗,在新加坡时间长了才看多了这类事儿,至今还有办丧事在组屋楼下守灵,唱经,出殡这套,敲锣打鼓,吃吃喝喝挺热闹,就是觉得太扰民。 看到“大伯公”几个字不明就里,他是谁?什么出处?回来看过资料才知,原来是最早来到南洋的华人先驱,被后人当作心中的神明祭拜。总之“大伯公”是东南亚华侨,是华人心中的神,他凝聚了几个世纪华侨华人团结奋斗的精神,见证了先辈们先扑后继,披荆斩棘,开天辟地的艰苦卓绝的奋斗和奉献。 很喜欢这些反应当地的风土人情铸铁雕刻,这是表现虎年纪念大伯公的节庆仪式 街边的店铺五花八门 左边的小伙教你讲福建话,右边的铁艺表现槟城早期的交通工具——人力车 可爱俏皮的马来少女,娘惹风。到新加坡以前也不知道什么是“娘惹”,后来才知即马来当地的“土生华人”,是指早期马来人和华人通婚的后代 热啊2017年3月17日 路边的饮料摊解了围 老城里的小街小巷错综复杂,我早就转向了,跟着明白人走吧,感觉每条街都有意思   这条街记得清楚——Armenian Street,因为这里的人气最旺,有最吸引人拍照的壁画“姐弟共骑”,出自立陶宛艺术家Ernest Zacharevic,于2012年绘制。 虽然是老城,但也融入了不少现代元素,咖啡馆、酒吧、纪念品小店多隐藏在老旧的屋檐下,走过街巷,不时在门廊前发现小清新的布置 家庙变成了会馆,不知这家什么来头,可看这气派的雕梁画栋,威武门神,应该是不一般的人家 Love Lane是早期背包客常常光顾的街巷,因为这里的经济旅馆很多,这幅铁铸画就描述了当时背景 这条爱情巷也是过去富人们金屋藏娇的所在 Campbell Street号称老城的第五大道,各类商铺鳞次栉比,目不暇接,路也宽些,但车更多。在老城过马路要当心,摩托车小汽车太多了,小胡同里钻来钻去太吓人 发现一间认识的老字号 路口大大的招牌店,是老城最好的伴手礼 看到饼就饿了,都说槟城的炒粿条比坡城的好吃,一定要试一下,经人指点,前面不远的“油头街”口就有一家,走过去一看,好家伙,这么多人啊 等了半个多小时,总算是上菜了,屋里屋外热的要命,好在炒粿条,蚝煎都非常好吃,也值了。他俩还点了两碗叻沙,昕说Tom…

0 Comments